都市裡的“烏蘭牧騎”激活上海城市空間

以“激活城市空間、激發城市活力”為宗旨的上海文商聯動項目“2017年上海藝術商圈”日前在上海香港廣場舉行閉幕演出。來自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樂團為觀眾奉上瞭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交響音樂會。從《紅色娘子軍》到《泰坦尼克》,代表中國經典的革命影片與風靡全球的電影主題音樂讓在場的嘉賓與市民環景行車紀錄器重溫銀幕畫面的同時一飽“耳”福。

在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進程中,文化藝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17年,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和上海市商務委共同發起和指導,各區文廣局和商務委聯合主辦的“2017年上海藝術商圈”項目,在全市7個中心城區全面推行。在迎接十九大、喜慶十九大、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日子裡實施的這個新項目,對標本市全力打響的上海服務、制造、購物、文化四大品牌,以敢為人先、敢闖敢試的精神,努力打造服務人民群眾、優化購物氛圍、改善商貿環境、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文商融合創新機制,為滿足大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出瞭卓有成效的實踐和嘗試。

無論是黃浦區的香港廣場,還是長寧區的高島屋,或者是浦東新區的世博源、上海中心等等商業場所,12月的“藝術商圈”節目表都排得十分精彩。冬日購物,人們走進商場,樂聲、舞姿似暖風撲面而來,讓消費者滿滿地感受到瞭“上海服務”的溫度。自4月8日啟動“2017年上海藝術商圈”項目以來,已在靜安、黃浦、長寧、虹口、楊浦、閔行、浦東等7個中心城區的26個商圈,完成536場活動,參與人次近25萬,平均每天舉辦2場,更覆蓋期間全部節假日。據各商圈反饋,“藝術商圈”讓廣大顧客不但能選擇琳瑯滿目的商品美食,還分享到豐富多彩的文化節目,促使活動期間消費者停留時間明顯延長,尤其是對周末和兒童節、國慶節等節假日,以及主題策劃活動期間的客流量、銷售額等產生瞭鮮明的推動效應,同比去年均上漲3成左右,消費人群的粘性與體驗性顯著增強,優質政府服務和更佳營商環境的打造,正在成為顧客們口碑中新的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上海是正在建設中的國際文化大都市,本土文藝力量十分強大,國外藝術傢來往頻繁。“藝術商圈”依托豐厚的城市文化資源優勢,組織的節目內容涵蓋瞭演藝、展覽、普及、藝教、非遺等領域,參與者中80%是國傢和民營文藝院團以及藝術院校、美術館等的專業工作者,20%是來自四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國外文藝團體的演員,其中不乏段皚皚、嚴慶谷等知名藝術傢。他們因地制宜,組成小型表演和展示陣容,如同一支支都市“烏蘭牧騎”,深入基層在人流密集的商場服務大眾,為上海增添瞭一道道文化色彩濃鬱的風景線。每到節假日,演員們走下劇院的舞臺奔向各大商圈,在簡易的表演區為駐足的顧客展藝,總是會吸引無數手機鏡頭,激起陣陣熱烈掌聲。用二胡演奏傢段皚皚的話說:“參加‘藝術商圈’演出,感覺離觀眾更近瞭,人氣更足瞭,心裡也感到更有底氣瞭,這是為藝術傢拓寬表演空間提供的一個新平臺。”

送往各大商圈的藝術活動,並非是各文藝單位現成節目的復制和照搬,而是根據商圈的人群需求、環境要素、流動性大等特點,進行瞭創意性策劃與制作。今年的536場活動中,音樂舞蹈類演出占58%,戲劇類演出占9%,親子互動類占30%,展覽講座類占3%。其中,既有琴童們喜歡的鋼琴、小提琴、打擊樂、民樂等樂器展示節目,也有上海本土非遺項目和來自各地的國傢級、世界級非遺節目表演。孩子們剛興致勃勃地觀看瞭皮影戲的演出,演員們當場開課的皮影制作工坊馬上響起瞭歡聲笑語;當高島屋的商場裡回蕩安達樂隊的呼麥和馬頭琴樂聲時,川流不息的人群迅速包圍瞭舞臺。無論是商場的工作人員,還是正在消費的顧客,大傢普遍反映:“節目有古典也有新潮,有傳統也有時尚,有國粹還有跨界,從中可以感受行車紀錄器四鏡頭到上海文化海納百川、融合創新的性格底蘊,也能從節目策劃中感悟到上海文化的領先意識。”

“藝術商圈”以互動性、公益性、親民性的創新舉措,把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上海購物環境的氛圍營造、上海服務的品牌打造相結合,為城市形象、城市魅力、城市氣質和城市發展,提供瞭再優化、再改善、再提升、再推動的廣闊空間;讓廣大市民和海內外顧客在不經意之中遇見藝術,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享受文化熏陶,以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充實感的品質生活,產生滋養心靈、溫潤社會、凝聚共識的效應;也以高品質、專業性、多元化的活動內容,為專業文藝院團和藝術人才的能量釋放,加大以人民為中心的服務力度,開辟瞭一個紮紮實實“接地氣”的共享平臺。在上海,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的“藝術天空”“藝術教育”,各個劇場、各個區開展的演前導賞、廣場演出等等,使得生活在這座城市以及來到這座城市的人,感受到瞭公益惠民的藝術無處不在,而“藝術商圈”項目,又把文化藝術的種子以親民的形式撒向瞭商業氣息濃鬱的場所,讓人們的購物、餐飲、逛商場也變得更具有“文化感”瞭。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於秀芬說:“如果說藝術商圈2017是剛剛起步1.0版的話,我們想2018年把藝術商圈升級為2.0版,那麼具體呢我們現在在和各個區的商委和文化部門和商圈在研究,總的我們想以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特別是在購物過程中他需要的文化體驗為目標。同時打響購物品牌、服務品牌、制造品牌、文化品牌的相融合,做一系列的策劃,使得我們藝術商圈一方面要把它成為一個傳播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平臺,同時讓他也成為一個傳播藝術修養來使得老百姓通過對藝術商圈的觀賞,提升藝術修養的這麼一個平臺。在這個過程中,也讓藝術商圈成為一個讓我們的文化藝術節目經受老百姓點評和提出意見建議的互動的平臺。藝術商圈這個項目也是我們進一步貫徹上海文創50條的一個實實在在的實踐和抓手。”(光明融媒記者)

[責任編輯:白麗克孜·帕哈丁]
arrow
arrow

    eew402sg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